夏德仁同志、李万才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稿件来源: 图片来源:

2010-04-30

(2010年4月22日)
 
夏德仁同志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表彰为全市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不仅是全市科技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在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曲晓飞副市长宣读了《关于2009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获奖代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宋甲晶董事长作了很好的发言。万才市长讲了重要的意见,我非常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丰硕,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突出。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去年GDP增长15%,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一位;财政收入增长18%,在全国处于前列,经济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大连之所以能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骄人成绩,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强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些年来注重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大连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重要因素,尽管去年有些行业无论是出口还是产值都大幅下降,包括一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值,但高新技术产值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保持30%以上增长速度。如果没有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就会比较被动。正是由于这些年我们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研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产品,比如重工起重的大型传动机轴、3兆瓦风和5兆瓦风电装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跃上了新台阶,使我市的工业形势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今天会议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我市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进的先进典型和突出代表,是我市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市委、市政府不仅对你们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也向大家表示感谢,由于你们的努力,使得大连去年应对住了金融危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靠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新时期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要实现大连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实现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新跨越,最关键要实现科学技术发展新跨越,以科技创新推动大连科学发展。

    第一,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适应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新一轮激烈竞争的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未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历史实践表明,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必须要靠科技的力量。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金融危机的结果都是以新的技术进步,新的产业发展作为前提。目前,许多国家都在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做精心准备,探索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已将绿色科技作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美国宣布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端倪。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把握科技创新,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前列,尽快走上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样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第二,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这次在中央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中心就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在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技上取得突破。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新的形势下,我市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仍然很重。全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还不够多、不够强。大多依赖于国外技术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后援技术支持不够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区域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全社会科技投入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依赖科技创新,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在培养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不惜代价,舍弃当前一些眼前利益,为长远利益做好铺垫。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各区市县政府,以及各家企业,都应该从长远出发,加大资金投入,培养长远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反复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大连市在这方面还要下大气力,尤其在新能源以及装备、生物工程、软件服务外包研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一批新的产业。过去我市企业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危机时代,如果没有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就会面临很大问题。

    第三,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我们计划用4年时间使大连的GDP再翻一番,从现在的4400亿达到近1万亿,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千亿元,可支配财力达到1.5千亿元。另外我们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域城市化有突破性进展看,城乡一体化初步实现,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民生取得重大改善。这些工作无一例外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强大武器和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以科技创新的新跨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科学发展新跨越中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

    第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认真研究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美国花了1500亿美元来培养新能源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尽管是传统产业,但像风电装备、核电装备有全球化的市场,必须走出去来接定单,争取更多地把美国、欧洲一些核能、风能的定单拿过来,这非常重要。另外,要加快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战略能源的技术研发制高点。“十一五”期间,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研发能力方面,确实有一批很好的项目。现在科技局和发改委要研究,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拿出一批比“十一五”更优秀、规模更大的科技项目,排在国家行列,推动“十二五”期间大连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各大专院校特别是大连化物所和理工大学等,应该积极把国家一些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到大连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第二,加速创新基地建设,拓展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大连科技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基地,比如高新技术园区。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抓住全域城市化,特别是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具有大连特点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培养一个新的园区、新的增长点,把全国在国际上最优秀的创新资源吸引进来,推动大连新市区更好更快发展。要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各战略节点建设,现在我们城市组团比较多,有新市区组团,有渤海城市组团,黄海城市组团,这些城市组团为我们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必须把一大批科技项目摆在城市组团上,推动区域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坚持以科技创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要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亲自抓科技。我们判断党政一把手是不是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其中一条就是看有没有长远发展眼光,舍不舍得加大科技投入,能不能在本地区、本单位培养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

    第二,要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勇于创新的新风尚,不断激发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科技管理系统要面向第一线、面向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与整个全市中心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广大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的老师,要深入第一线,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创新项目实施为载体,大力培养、引进一批能冲击国际科技前沿、带动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专家,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运作能力,能够发展现代产业的领军人才,一批实施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一流人才,为促进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志们,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光荣而艰巨,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希望同志们满怀创新激情,刻苦钻研,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敬业奉献,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万才同志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技创新成绩显著,成为我市应对危机、打赢保增长攻坚战的支撑力量

    2009年是我市化危为机、逆势增长的一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主要增长指标“两个高于”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坚持科教强市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多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连续6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最近又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并获得全省唯一科技工作最高奖—“科技创新贡献奖”。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形势的回升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光电子技术和产品研发等10个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组建了风电、重大装备轴承、半导体照明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了面向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能源领域最高层次的研究机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落户大连。2009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级科技奖励45项。全市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万件,达到11340件,其中发明专利2388件,分别增长40%和34%;全市专利授权总量4447件,其中发明专利625件,分别同比增长27%和38%,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52亿元,分别增长28.1%和31.2%。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逆势上扬;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关键技术研发占据国际制高点;光电子、新能源、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产值均达到百亿元左右规模。我市成为国家科技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金太阳”工程等示范城市以及国家新能源、数控机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是科技惠民成果明显。科技孵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孵化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级孵化器8家,在孵企业1500家,累计孵化企业2600家,孵化器从业人员达到7.5万,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发展民生科技,解决偏远农村和海岛地区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构建覆盖全市的农村科技特派体系,培育星火科技实用人才5.2万,建成蔬菜、瓜果、薯类等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10个,推广优质品种、新技术1300余项,带动农民增收亿元以上。

    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努力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创新引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日趋递减的情况下,知识和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调整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一个聚焦区”建设,打造区域核心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进步,更加迫切地需要推进结构调整和加速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增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以科技发展推动全域城市化进程。全域城市化是大连实施国家战略、拉开城市框架的必然选择,是调结构、扩内需、转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科技发展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举足轻重,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域城市化的重要地位,推进科技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以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和引领全域城市化进程,提升内涵和水平。发挥主城区的科技优势,广泛吸纳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引领并逐步形成沿黄海和渤海岸线纵向延伸拓展的V字形科技创新空间布局。这条V形科技创新带以旅顺为起点,南路,沿黄海海岸由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至金州新区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区向花园口绿色材料基地延伸;北路,沿渤海海岸由甘井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高端科技服务业核心区至普兰店湾新区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聚集区向长兴岛先进制造基地拓展。

    二是要以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等一批创新载体,组建国家级轴承、风电、数控机床等创新基地。今年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突破200项关键及配套技术,掌握100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围绕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需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研发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建立健全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塑造尊重创新、用于进取的城市文化。

   
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科学规划,创新载体,强化举措,落实责任,切实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步伐。

    一是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统领全市科技事业发展。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要贯彻科技部“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四项基本要求,将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变成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练共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过程。制定实施电光子、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与医药、知识产权等14个专项规划,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加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10个产业关联度等、产业链条长的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深入开展各项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建立、培育数控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与核心技术,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产品,创造有效市场需求。加快建立10个支撑产业发展的集群,提升综合孵化功能,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力度,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全力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加紧规划建设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引领,以研发机构、科技精英聚集为特征,具备现代生态宜居要素的生态科技创新城,在发展规划、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产业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享受开放先导区最优惠的支持政策,今年要完成150亿元以上的投资。要制定国际一流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能建筑与基础设施,实行绿化智能公共交通,打造数字化城区。抓紧出台优惠政策,形成吸引要素的政策洼地。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中心、设计公司、重点科研院所和大学研发机构以及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等机构入驻。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和都市科技园建设,构建一批科技创新基地。

    四是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贯彻《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风电、电光子、数控机床、造船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核心专利创造和转化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加大专利申请补贴力度,重点支持专利申请,从源头上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五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和农业科技,助推和谐社会建设。开展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广一批生态环保、高效节能先进科技成果,实施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工程。择优支持重点医疗专科提升技术水平,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实施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技术研究。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和涉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保障我市优势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广泛吸纳创新资源,加快开放式创新步伐。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科技投入,积极开展银企合作与对接,引进创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完善制度保障和市场机制,建立科技投融资平台,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开展国际科技招商,开辟、拓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来连,将我市打造成东北地区开放式创新的前沿。

    同志们,大连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域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全市人民的期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继续发扬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勇攀高峰,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