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系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俄语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图文)

稿件来源: 图片来源:

2008-09-25

    历经18载风雨春秋,2008年9月21—22日大连外国语学院迎来了我国俄语学界两年一度的盛会——第九届全国俄语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是根据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和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2008年度的工作安排,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近80余名专家、学者带着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彭文钊副教授主持。我院党委书记姜连平教授致开幕词,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杜桂枝教授宣读了研究会会长刘利民教授的贺信,我院副院长赵忠德教授宣读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的贺信,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秘书长、我院教务处处长刘宏教授宣读了该委员会致本次大会的贺信。

    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5篇。论文所涉及的题材广泛、讨论深入,显示出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显著进展。我院俄语系为这次大会做了充分的学术准备,并向大会提交了专题论文集。文集收录了俄语系14位教师的15篇论文,从语言文化学理论研究、语言文化学各分支领域研究、语言文化学教学法研究、语言文化学与文学等4个专题全面展示了我系教师在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雄厚实力,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俄语教学30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及俄语年、语言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众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登台开讲,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频出,显示了大会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较高的学术品位。会上,我院院长孙玉华教授做了题为《俄语语言文化学:回顾与前瞻》的主题报告,系统梳理了俄语语言文化学在俄罗斯建立、发展的历程、流派和主要思想,全面概括了俄语语言文化学研究在中国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俄语语言文化学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孙玉华教授指出,俄语语言文化学与教学法学的结合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当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我院任雪梅副教授、王丽丹副教授和安利红副教授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本次大会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语言与文化研究多元化。近年来的语言文化学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和理论融合的突出特点。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问题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显示出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多元化特征。所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主要有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概念分析、翻译学、教学法学等等。二是语言与文化研究的专题化。语言文化学研究多元一体的学科特征决定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研究专题化成为本次大会的突出特点。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先例现象、语言世界图景、空间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三是理论研究与教学法的紧密结合,为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实践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会议大会发言及分组讨论认真、热烈,代表们各抒己见,互相切磋,收获丰厚,充分体现了“交流”与“对话”的学术宗旨,达到了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合作的目的。

    本次大会还吸引了来自全国3家国家级出版社的代表: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出版社的最新出版信息和基本情况,表达了和我院我系合作的强烈愿望,并和我系达成了出版专著及系列词典、教材的初步意向。

    9月22日,研讨会在新校区胜利闭幕。会后,孙玉华院长和朱公巍副院长亲自陪同与会代表参观了大外新校园。副院长朱公巍结合大型沙盘——“ 大连外国语学院规划模型” 详细介绍了旅顺校区的建设过程、建筑风格、功能分区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朱副院长说,我院旅顺校区的建成彻底地摆脱了办学空间狭小的束缚,新校区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人文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教学软硬件条件均已达到国家标准。与会代表对我院能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建成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雄伟大学感到惊叹,对全体大外人团结一心,勇于进取的精神高度赞赏。

    本次大会组织严密细致,接待热情周到,受到了与会专家的由衷称赞和真诚感谢。我院各级领导对本次大会的召开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全力支持,让全国各高校专家深受感动,备感亲切鼓舞,大大加深了对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了解和认识,树立了我院俄语系的良好形象,展示了我系的学术实力,为今后的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民网,大连日报,新商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