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在我校举行

稿件来源: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

2024-08-25

824日,以数智时代的东北亚语言与文化为主题的2024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在我校开幕。论坛由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主办,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心联合协办。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东北亚国家的200余位中外嘉宾参加论坛。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处长李强,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处长、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宝生,以及我校校长刘宏教授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副校长刘风光、张国强,原副校长常俊跃,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杨慧,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参会代表,兄弟院校的专家和老师,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外语及相关学科二级学院领导、重点学科方向立项团队成员代表、科研机构人员及教师代表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刘风光教授主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处长李强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对于搭建东北亚国家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东北亚地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期盼学校在助力东北亚语言文化交流、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处长、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宝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探索数智技术与东北亚语言文化互融互嵌的当代经验,既是高质量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长远所需。他希望论坛可以在语言交流、文化融通、文明融汇中推动语言与文化及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推动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校长刘宏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成立三年来,充分发挥我校东北亚区位优势及外语学科和专业特色,积极服务对接国家东北亚对外开放战略,努力为推进东北亚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中心聚焦东北亚语言生活,服务国家语言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在科研成果、资源建设、资政献策、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以及机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用数智技术提升语言文化交流效能,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东北亚国家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数字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等议题进行交流。论坛涵盖16场主旨报告和3个分论坛,并设置了标志性成果发布环节。主旨报告分别由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彭文钊教授、科研处处长王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孙明材教授和教务处处长于飞教授主持。

在主旨发言中,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聚焦具有“人机言语交际”特征的“人机会话”,剖析了技术叠加推动国际博弈呈现的新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从汉字的构造入手,探讨了文字与语言的时间性、空间性特征,并追溯了文字中呈现的民族的时空性思维差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堀江薰基于认知类型学视角,对日语、韩语和汉语中用于表示处所的名词进行了比较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石油大学特聘教授田海龙围绕“感觉质”概念,探讨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进行东北亚语言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强调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重视词典学习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汉语特点及中华传统文化。韩国庆北大学金镇雄教授抓取大规模报纸语料库数据,对韩国的语言景观中城市名称的转喻现象以及其动因和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秘书处张日培主任对语言功能规划与语言立法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释,并指出加强综合性语言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梳理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三个研究脉络,通过个案心理学实验研究展示该领域向实验方法转变的新趋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从垂直领域语言模型出发,探讨了社会语言学如何为其建构提供理论基础,指导解决核心问题。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从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困境入手,聚焦大语言模型在其中的角色,阐述了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潜在风险。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玉冈贺津雄着眼于数智时代的大数据解析,探讨了决策树分析方法在结构化数据中的应用及其分类与回归两大分支。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常俊跃教授通过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的个案探索实践,阐明了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突破传统学科边界的必要性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行性。

北京语言大学杨尔弘教授基于大语言模型与语言研究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二者实现双向赋能的路径。俄罗斯科学院阿伊萨·比特凯耶娃教授从语言变化预测视角入手,探讨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概念、方法论及广阔前景。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以关键语言为研究基点,引出提升国际组织影响力的策略,深入分析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特性及动因。蒙古国科学院语言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兼蒙古国国立大学教授巴图伊热兑围绕蒙古识字率议题,全面讲解了蒙古文字的使用与国家政策演变。

会议分别围绕“数智时代东北亚国家语言生活跨学科多维研究”“数智时代东北亚国家政治话语跨学科多维研究”“数智时代东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议题设置三个分论坛,并由分论坛主持人对分论坛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论坛发布了由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编写的标志性成果——《东北亚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第一辑和第二辑)。作为国内首部以东北亚语言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东北亚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跟踪观测东北亚各国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变化,探讨域内国家语言、社会与文化发展变化,为东北亚语言与社会相关主题研究提供参考。

825日,论坛在我校顺利闭幕,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彭文钊教授主持闭幕式,副校长刘风光教授致闭幕辞。

她指出,2024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在增进东北亚国家间了解与互信、促进高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数智时代下的独特挑战与发展趋势。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为东北亚语言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学校将以此论坛为契机,探索数智技术与语言文化融合之路,助力东北亚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区域合作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探索数智技术与语言文化交流互融互嵌的东北亚区域经验,展望数智时代东北亚国家语言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蓝图,搭建东北亚国家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东北亚地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构建更加紧密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会后,李强、刘宝生调研我校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刘风光副校长及中心各团队负责人参加座谈。(刘翔 贾莹)


责任编辑:邴祎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