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研读会”|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首期“知行研读会”顺利举行
11月24日下午5点,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首期“知行研读会”在校图书馆咖啡厅顺利举行。研究生处副处长刘娇陈出席活动,原日本语学院院长刘利国教授、俄语学院副教授刘铁妹老师和汉学院薛媛元老师受邀作为点评嘉宾参与活动。
刘娇陈副处长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辞,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强调了读书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表示研读会系列活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并预祝本次研读会的圆满成功。
首期“知行研读会”题为文学方向。日本语学院的于春堂为我们提供了《挪威的森林》新的解读视角,董悦从《心》这一经典名著的题目出发,立体地解读了作品的内涵。
刘利国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同学的分享,并从专业研究的角度再次提出阅读原著与阅读翻译作品的不同,提示同学们在进行学术研究和汇报中关注细节。
来自俄语学院的王瑞丽和尹雪选择了《普希金诗选》与同学们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并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刘铁妹老师对此进行了点评,认为好的经典作品经得住一读再读,并从翻译作品同原著的关系上向同学们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建议。同时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读书,"闻一缕墨香,读一本好书;品文字之美,享文学之韵。"
来自汉学院的康晶晶为我们解读了《儒林外史》,从不同的人物解读中体会到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哀。来自汉学院的王钺发分享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两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薛媛元老师对此点评之后,提醒同学们要有思辨的态度和客观地认识,在吸收的同时有所反思和批判。
最后,三位老师分别为一等奖同学于春堂、二等奖同学董悦、康晶晶和三等奖同学尹雪、王钺发、王瑞丽颁奖并做寄语。
读书启发思想,交流碰撞灵感。本次文学方向“知行研读会”包揽古今,囊括中外,我们通过各位同学的分享感受到了各国文学作品的魅力,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
附:获奖同学书目摘要
一等奖:日本语学院于春堂《挪威的森林》
摘要:《挪威的森林》一书由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写就。
作者在文中审视着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青年人, 表现出他们的虚无与伤感,文明的失落与个人意识的挣扎,传达出当时的人们对现实的不确定感。
文中主人公渡边,踌躇在娴静但情绪不稳的直子和生动有活力的小林绿之间。由此,两条叙述主线时而平行时而交叉地铺开。在直子和绿子这两位女主人公身上,倾注了作者对“那边的世界” (即与外界隔绝的寂静的阿美寮) 与“这边的世界” (即现实世界) 的思考。
通过本文,也可以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文风,同作者一同踏入过往回忆的森林。
二等奖:日本语学院董悦《心》
摘要:书名既为《心》,那我们不妨来探讨何为“心”?变幻莫测是人心,复杂矛盾是人心,趋利避祸是人心,疑惑猜忌是人心。清晰可见是人心,深藏不露不为人知亦是人心。当下所持现实的心是心,摒弃所持欲另逐理想之心的那颗心(后者)也是心。因此,在还未了解书中内容及作者欲抒发表达之物时我不禁会猜想,先生欲描述或是想追求的会是怎样的一颗心。
一字之心,各种人性,万象人生;寥寥万字,区区数人,世间百态。
读先生的作品,虽无华丽辞藻修饰,亦无过多繁琐情节堆砌,朴实的言语、人物心理及细节的刻画、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足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全篇分为三部分,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这也就是夏目小说的魅力所在吧。不是推理小说,却比推理小说更加令人揪心、情节更加惊心。
二等奖:汉学院康晶晶《儒林外史》
摘要:《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细腻的人物性格刻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三等奖:俄语学院王瑞丽《普希金诗选》
摘要: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在其并不太长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皇村的回忆》等。
本书按时间顺序精选了普希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叙事诗,爱情诗,友情诗等。这些诗歌清新、美丽、迷人,充满了对自由的歌颂,对纯洁爱情的赞美。在他的笔下,山峦、河流、花朵、树木、岩石都被赋予诗意,让人在心醉中感受他对沙皇暴政的批判和对祖国的挚爱。
本书内容丰富、感情真挚、韵律优美。诗中蕴含的深情,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传达到读者心中,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审美意义。
三等奖:俄语学院尹雪《普希金诗选》
摘要:自由颂
普希金认为法和自由是统一的结合,是一切人的屏障。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法高于一切,不仅居于人民之上,也要“超过沙皇的头顶”。
在他看来,只要君主“在法的面前低下尊贵的头”,只要有“并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便足以使人民得到安宁和自由。
致恰达耶夫
恰达耶夫是普希金在皇村中学读书时结识的一位青年近卫军军官,也是他在外交委员会就职时的良友。恰达耶夫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到过巴黎,是一个充满革命情绪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普希金在与恰达耶夫的交往中,深受其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反对专制,追求自由,成了普希金这一时期的基调。希望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权。
总结
他的诗歌因反对霸权专制、歌颂民族精神而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在普希金生平所创作的近800首诗歌中,民族题材仅仅是其中之一,他还有将近200首诗歌与爱情、生活等人类永恒的主题相关,这也是普希金至今在读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正是因为普希金诗歌蕴含了人类永恒的主题,阐释诗歌背后故事的文章、由诗歌引发的生活感悟类文章俯拾即是。可以说,普希金诗歌对人们人生感悟影响深远。
三等奖:汉学院王钺发《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摘要: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里,周作人先生阐明了自己对于新文学及整个中国文学流脉的个人认识。他采取的方式是,先阐明宏观性、原则性的认识(比如关于文学的相关问题和中国文学史起伏的发展规律),后进入具体的历史环节的辨析(比如明代、清代、清末民初)。在这篇文章里,周作人先生探寻了中国新文学的本土根源,告诉了我们新文学如何实现了转身;《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突破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 没有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而是变个体分析为集体研究。在他们的笔下, 中国现代文学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连的个别现象的简单堆积, 而是一个经纬相连的有机整体,告诉了我们中国文学实现转身之后的道路上,又经历了怎样的流变。这两本书自然地将历史连接,共同昭示了中国新文学随着中国社会在剧变之中迎来的崭新生命,她从“旧”到“新”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她的成长不失为一次华美的涅槃!
文: 岳丹阳
图: 网宣部 学术部
编辑: 王世承
审校: 郭文丽 秦 雪
监制: 刘娇陈 甘孝波